明天就是要举行阅兵仪式的日子了,而且今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!举国欢庆,迎接这场大庆典。
根据“十年一大庆”原则,2019年建国70周年国庆节将会举行阅兵仪式,阅兵是军威的体现、更是国威的体现,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一次次见证军队的阔步跨越,从1949到2009,新中国先后在这里举办14次国庆阅兵。从1949年到1959年,新中国每年10月1日都举行国庆阅兵,此后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,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恢复了国庆阅兵,1999年、2009年分别举行了国庆50周年、60周年阅兵。
说起阅兵仪式你知道它的来源吗?接下来就为大家讲一下它的起源吧。
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一个国庆日举办了阅兵。中国史书关于“阅兵”的最早记载,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中就说,从前,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护自己,大家都想离开他,其它部落对夏虎视眈眈。后来禹当了首领,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,把财产分给大家,毁掉了兵器,用道德来教导人民。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,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。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。据说,在大会上,禹手下的人手持羽毛装饰的兵器,和着乐曲载歌载舞,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。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,表示对禹的臣服。涂山会盟中,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,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,从而“化干戈为玉帛”禹的行为,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。
公元前11世纪,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“观兵”,同时宣称伐纣,要替天行道。此后武王亲率大军,东渡梦津,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业,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,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。
从这可以看出来,此时,“观兵”作为一种检阅部队、震慑百姓或敌人的军事手段,而“观兵”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阅兵”。
我们都知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,可容纳10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。而广场中央伫立着人民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,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,东侧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,南侧是建于14世纪的古代城楼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。整个广场宏伟壮观、整齐对称、浑然一体、气势磅礴。
看到这里有没有很期待今年的阅兵仪式呢?其实有时候不得不感慨祖国的强大,科技的迅猛发展,逐渐提高的生活质量,这都是在眼皮子底下看得到,是在身边感觉出来的。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,它是我们的避风港,是皮肤外的铠甲,也是可以安心的地方。
在这里雷利祝祖国繁荣昌盛,祝全体新老客户身心康乐,喜悦常伴。